曹御醫是清代滄州有名的醫生,治療疑難病症無數,人送外號“再世華佗”。讚譽得多了,他也有些飄飄然,就將一塊“一代神醫”的金字匾額懸掛在他的藥鋪“一笑堂”之上。
這天,曹御醫正在藥鋪教授學徒,從外邊走進一箇中年漢子,那人乾乾瘦瘦,臉色慘白,一進門就給曹御醫跪下了,說:“請先生救我一命!”
曹御醫忙把漢子扶到椅子上,問起漢子的病情,漢子說:“我叫李志,打柴為生,身體一直很結實,可是最近卻老是覺得沒有力氣,而且每天會覺得口渴不已,即便是喝再多的水也沒有用。”聽他這麼一說,曹御醫心裡就有數了,為了證實自己的推斷,他又給李志切了切脈,這才確定地對李志說:“你得了消渴症,而且已到晚期,尚有半年壽期!”
李志一聽自己得了絕症,臉都嚇白了,又一次跪倒在地,說:“先生一定要救我,我上有八旬老母,下有三歲孩子需要我養活!”曹御醫搖了搖頭,說:“這個病症自上古《神農本草經》就有記載,幾千年了,也沒有治癒的法子,所以我也沒有辦法。”
李志見曹御醫都這麼說,不由得號啕大哭。曹御醫心裡很是不忍,就送給李志二兩銀子,叫他安排後事。
隨後曹御醫也漸漸忘了這件事,半年後的一天,一個漢子闖進藥鋪,對曹御醫說:“先生,你還認識我嗎?”曹御醫抬頭看去,認出這人正是半年前得消渴症的李志,此時他面色紅潤,神采飛揚,全無昔日病態。曹御醫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,忙上前牽著李志的手,又給他切了切脈,發現他脈象正常。
李志冷笑道:“當日,先生說我只有半年好活,可是半年後,我卻活蹦亂跳地站在先生面前,這你又怎麼解釋?”
曹御醫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,難道是自己誤診了?正在他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所以然時,李志已經走出鋪外。此時,正是滄州城趕集的日子,藥鋪外邊人來車往,很是熱鬧,李志一躍身,跳到了一個高臺上,大聲對眾人說:“鄉親們,你們聽我說一件事!”李志嗓門很大,一喊,許多人就聞聲圍攏過來。
李志接著說:“就是這個號稱‘一代神醫的曹御醫,半年前說我得了絕症,叫我在家等死;可是半年後,鄉親們看我身體是不是結實得像頭牛?這次我來,是為了討個說法,順便也讓鄉親們知道他的為人!”說完,李志一轉身,用一根木棍敲掉了那塊“一代神醫”的匾額,一折兩半,然後又在上面踩了數腳,這才揚長而去。店裡的夥計都氣得不行,想出去教訓一下他,然而卻被曹御醫拉住了,夥計們對此很是不解。
曹御醫關閉店門之後,理了理紛亂的思緒,仔細地回憶著當日李志的病情,他確定李志得的確實就是消渴症,而且還是晚期,可是為什麼竟然神奇地康復了呢?曹御醫越想這裡邊越有文章。
第二天,曹御醫在店鋪上貼了一張有事歇業的文告,然後帶了禮品去尋訪樵夫李志。
曹御醫一直到了傍晚才遇到了打柴歸來的李志。曹御醫正想與李志搭訕,李志卻把柴門一掩,不再理他。曹御醫想了想,就在柴門前跪下了。半夜時分,大雨瓢潑而下,淋得曹御醫喘不過氣,可他還是咬牙跪在那裡。過了一會兒,裡邊的燈亮了,李志打著一把油布傘走了出來,他看見曹御醫依舊跪在那裡,說:“看來先生是真心誠意前來,快進屋吧!”李志找出一身乾衣服,讓曹御醫換上,然後就給他講了事情的原委。
原來,當日李志被曹御醫“判了死刑”後,心說要趁著還能幹活,多給一家老少掙一點銀錢,於是,就起早貪黑地在山上砍柴,終於因為體力不支,暈倒在了大山深處。李志醒來時,發現自己躺在一張藤床上,一個蒼老慈善的聲音傳來:“終於醒了,你已經昏睡三天了!”李志轉頭一看,原來身邊不遠處坐著一個老人,但見老人身穿道袍,留著三綹長髯,手持一把羽扇,那風度,就像一個神仙。李志一骨碌爬了起來,跪倒在老人面前,說:“神仙救我!”老人將李志扶起來,說:“我只是山中一個閒散之人,並不是什麼神仙,如果我沒有看錯,施主是得了消渴症吧?”
李志忙點頭,老人微笑著說:“這也不是什麼絕症呀,施主為何如此驚慌?”李志就把曹御醫的原話說了,老人說:“還神醫呢,簡直誤人性命!”接下來,老人就把李志帶到戶外,指著十幾棵碩果累累的梨樹,說:“此乃老夫親手種植的大鴨梨,汁多肉厚,此後,你餓了以它為食,渴了以它為水。三個月後,病體定會康復如初!”李志雖半信半疑,但還是按照老者說的做了。慢慢地,李志驚喜地發現,自己的病狀有了好轉,身體也有了力氣,也不那麼口渴了,三個月後,他的病完全好了。
臨走前,老者再三叮囑李志,曹御醫這個人他知道,是一個好醫生,但是他現在被人們給他的盛譽迷了心竅,飄飄然起來了,所以一定要給他頭上澆一瓢冷水,如果他幡然悔悟,可以叫他前來。聽了李志的話,曹御醫趕緊讓他帶路去找老者。然而,當他們來到老者居住的地方時,卻發現老者已經不在了,只見屋內的桌子上有一本泛黃的醫書,還有一張字條。上面的意思是此書贈予曹御醫,望他好好研讀,以普救天下蒼生。
曹御醫心懷感激,帶著這本醫書回了家,從此關閉藥館潛心研究。三年後,這部醫書的精華已經瞭然於胸,曹御醫再次將“一笑堂”開業,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