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
這村子雖小,但長壽齋的名氣卻一點兒都不小。
長壽齋是老字號了,這麼多年來,掌櫃換了新人,但掌勺的一直沒換。掌勺的老師傅鬚髮皆白,被人尊稱為王師傅。這王師傅來自何處,早已無人記得。村民們只知道,自從有了長壽齋,王師傅就在裡頭掌勺了。
王師傅孑然一身,多年來未成家,更無兒女。長壽齋的名氣,乃因其而來。王師傅做得一手好菜,菜餚主打養生牌,這也是長壽齋客似雲來的原因。而這個小村子,也因此熱鬧了起來。
這日,掌櫃叫來王師傅,笑著說道:“王師傅,剛才有一小夥兒,主動上門,說想來咱們長壽齋,給您打打下手。那人還說,工錢不論,只要能跟著您幹活兒,學點兒廚藝,那便受用不盡了。”
王師傅呵呵一笑:“這種事兒,還是掌櫃做主。”
掌櫃點點頭:“咱們長壽齋的廚房裡頭,一向只有您一人。以前,倒也能湊合,如今,來的人多了,您年紀也大了,若是能有人幫著打打下手,也能幫您分擔。”
王師傅也點頭道:“這倒是。老掌櫃之前也提過這事兒,不過那會兒人少,我也還有點兒力氣,見咱們長壽齋賺得也不多,便沒僱人。如今,倒也是時候了。”
於是,掌櫃把那人叫進來,讓王師傅過目。那人二十來歲,自稱二李子,身體挺結實,而且眼神靈動,頗有一股活泛勁兒。王師傅看得連連點頭:“既然掌櫃都同意了,那你就來幫我打打下手。”
二李子見狀,欣喜若狂,連連稱謝。
自從二李子來了後,長壽齋倒也笑聲不斷。二李子能說會道,人也勤快,不僅把廚房裡的事做得妥妥帖帖,還經常到外頭幫忙,頗得食客們的稱讚。
這日,看外頭沒啥人,王師傅擦了擦汗,打算歇會兒。
就在這時,二李子卻急匆匆跑進來:“師傅,貴客上門了!”
果然,話音剛落,外頭就傳來馬蹄聲。王師傅開啟窗戶,往外看去,正巧看到一輛華麗的馬車在長壽齋門前停下來。車簾一掀,走下來一個胖乎乎的中年人。
二李子指著那中年人,對王師傅說:“剛才我正要出去採買,就看到這輛馬車迎面而來,看樣子就是來咱們長壽齋的。我認得這馬車,是鄰縣的陳員外家的。這陳員外,可是咱們這一帶的首富,連他都來了,咱們長壽齋可真是長臉了。”
聞言,王師傅笑了笑,倒也沒說什麼。
二李子忙出去招呼陳員外一行人。沒多久,他又進來,將選單遞給了王師傅:“師傅,這陳員外果然豪爽,點了咱們長壽齋最貴的長壽全席!”
兩人忙著做菜,二李子把鍋勺遞給王師傅,看到對方愣了一下,二李子想到了什麼,忙滿臉堆笑道:“太高興了,一下子忘了師傅的規矩,炒菜只用筷子,不用勺子。”
這是王師傅最特別的地方。王師傅隨身攜帶著一雙鐵筷子,比一般的筷子沉重得多。每逢做菜的時候,他就把筷子取出,代替鍋勺。在別人看來,用筷子炒菜,自然有諸多不便。可在王師傅手裡,那雙筷子上下翻飛,跟雜耍一樣,令人咂舌不已。
不一會兒的工夫,一盤盤長壽齋最具特色的菜餚,就一一端上了桌。
陳員外身份尊貴,怎麼說也是一方富豪,於是連平日裡甚少露面的掌櫃,也親自出來招呼。吃完後,陳員外摸著肚子,一臉滿足地對掌櫃說:“果然名不虛傳!”
掌櫃抱拳道:“客氣,客氣。”
陳員外想起了什麼,忙對掌櫃說:“對了,久聞這長壽齋,有一位老師傅,人稱王師傅。今日這一桌子的佳餚,想必就是出自王師傅之手吧?久聞大名,能否請王師傅出來一敘,也好當面道謝。”
掌櫃面露難色。要知道,王師傅這人,比掌櫃還更不喜歡露面。可架不住陳員外的懇求,掌櫃只好讓二李子去跟王師傅說說,看他能否出來見見陳員外。
沒想到,這次王師傅倒是挺爽快,沒多久就跟著二李子進來了。
一陣寒暄後,陳員外拉著王師傅的手,笑呵呵地說:“這次來長壽齋,真是不虛此行。王師傅,後會有期。”
王師傅點點頭,但他總覺得陳員外的笑容裡,似乎另有深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