魂斷鴨綠江

[ 民間故事 ]

一、

鴨綠江邊的臨江城有一個老驢市,裡頭有一家張記大車店,生意十分紅火。這年的正月十五剛過,店裡來了一個叫丁發的年輕客商,穿著用度都很講究。自打他住進店裡,每天都是白天出去,晚上回來,一連五六天,天天如此,很是神秘。

這天晚上,丁發跟大車店的老掌櫃打聽木材交易的內情。老掌櫃斜眼瞟著這個二十來歲的生瓜蛋子,說:“臨江碼頭日過千帆,船上拉的幾乎都是木材,生意旺時,鴨綠江兩岸每天交易的人能有三四萬。看你這嘴巴子上的毛都沒幾根,也打算跑木材生意?不是我小瞧你,鴨綠江的水太深,有多少人葬送在江裡餵了魚鱉,你幹得了這個嗎?”

丁發急忙拱手抱拳,恭恭敬敬地說:“掌櫃的,我也知道不好乾,就是打聽打聽行市,最好是有個熟門熟路的師父帶帶我,再作打算。”

老掌櫃沉吟了半晌,說:“我這個大車店就是個木材交易地,溝裡的木材商都住我家店,落腳吃飯順帶著就把生意談了,方便得很。你要是誠心做這個買賣,我指點你去找一個人。從咱這兒往江上游走,五六里遠有個龍王洞,洞裡有個梁道士,最熟悉鴨綠江水旱兩路的情況。你去探探他的口風,要能求得他的幫襯,你做木材生意就能順溜多了。”

丁發急忙感謝老掌櫃幫忙。第二天一大早,他沿著江邊的山路往上走,果然找到了龍王洞。原來就是江邊砬子上的一個巨大的山洞,洞裡塑了一個威風凜凜的龍王像,兩旁站著十幾個河神、夜叉。那個梁老道在龍王像邊上搭了兩間木架子房住著,收點兒過路客商們敬獻的香火錢。洞門口稍往裡一點兒的地方燃著一個大火堆,長年不熄,每天都有過路的窮人圍著火堆烤著火將就一宿,有錢的就扔個銅板,沒錢就算了。

龍王洞外貼江邊有一塊足有幾十畝的平地,都是江水衝出來的油沙土,土質肥沃,開春後就種滿了莊稼和蔬菜,供給來往客商食用。莊稼地的邊上起了一趟地窨子,算是一個簡單的旅店。旅店把一頭住著一個叫珍姑的中年女人,身上穿的雖也是補丁衣服,卻拾掇得整潔大方,模樣也端莊清秀。她是梁老道僱的長工,平日裡飼養一頭大叫驢,每天推磨做飯,招待住店的客人。

丁發跟梁老道接上頭,梁老道就向丁發介紹了一些行規,以及怎麼看木材成色的方法。他還說,鴨綠江邊有很多個排臥子,開春後,木把下了山,在江邊排臥子做木排。這些人一整個冬天都待在山上,雖說吃的用的都是東家管,到下山時帶的錢也已經寥寥無幾,有的還欠了債,他們就會偷著賣幾掛木材,賣的錢分給帶工的把頭一部分,大頭自己揣腰包。買這種木材最便宜,能賺到大錢。不過這種生意賺頭大,風險也大,要有膽量有橫心的人才幹得了。

梁老道說完這些門道,丁發沉思了一會兒,抬頭說:“道長,到底做哪路生意,等我摸清根底再做決定。你可以領我多走幾個排臥子,熟悉一下情況。”說完,他拿出十塊銀圓,給了梁老道,說是給梁老道的辛苦錢。

當晚,丁發就住在了梁老道的旅店,珍姑給他端來晚飯時,丁發就跟珍姑問長問短地說些閒話。他注意到珍姑走路一瘸一拐,問起來才知道,珍姑前天拉磨時被大叫驢踩了一腳,腳面子腫得跟發麵饅頭似的。可店裡只有她自己,只能挺著幹活。還好這幾天只有丁發一個客人,活計沒那麼多。

飯後,珍姑又給丁傳送來一盆滾熱的洗腳水。丁發連忙接過水,誠懇地說:“珍姑,你的年紀跟我母親差不多,應該我伺候你才對。以後我要長期住在店裡呢,這些活我都自己幹!”說完,他掏出兩塊銀圓遞給珍姑,讓她抓點兒內服外敷的藥,治一下腳,拖久了容易落毛病,到老就遭罪了。珍姑激動地抹著眼淚,說:“丁少爺,我活了半輩子,店裡的客人走馬燈似的來來往往,你是第一個拿我當人看的。”

補充糾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