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心必須有好報

[ 民間故事 ]

這一年,淮湖城一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饑荒。因受災百姓太多,朝廷一時間亂了手腳,救了這頭落那頭。又因為交通不便、國庫空虛等原因,淮湖城遲遲等不到救濟糧,已經有人餓死。

望著街上瘦骨嶙峋的災民,大糧商白子瑜輾轉反側,一夜未眠。天亮後白子瑜做出一個重大決定:開自家糧倉賑災。可他一個人渾身是鐵也打不了幾根釘啊,他決定邀請同行一起行此善舉。

經過一番比較,他選定幾個老友可做同道。這幾人不僅實力雄厚,而且多年來關係不錯,平素見他們也熱衷慈善,相信會同聲相應的。

可是他發現自個兒錯了,幾家跑了一趟,竟然沒有一個同意的。不但不同意,對方聽聞白子瑜的來意後,臉上的表情就好像白日見了鬼。

其中一個說:“你要開倉放糧?還要我也跟你一起賑災?你不是瘋了吧?你知道現在糧米是什麼價嗎?粒米粒珠知不知道?”

白子瑜懇求說:“我當然知道自己在做什麼。但我更知道‘國難當頭,匹夫有責,你就忍心看著父老鄉親餓死嗎?幾十年前的一場大災荒,咱淮湖餓死了上千人,慘狀至今歷歷在目;百多年前,同樣因為災荒,咱淮湖十室九空,幾乎斷送淮湖的根;再遠時候……”

對方不耐煩地打斷他:“我當然也不忍心,可我拖家帶口的也要過日子好不好?”

白子瑜還不死心,繼續苦苦相勸:“可是,仁兄,咱們平時不是經常互勉要多做善事嗎?”

對方扭過臉去:“那只是說說而已,你還當真了。再說,善事嘛,確實是要做的,但做小不做大,做大了傷筋動骨。你現在要我開倉賑災不是傷筋動骨,那是要我的命!恕我辦不到。白兄,我有句良言相勸,你既如此急功好義,不如做個表率好了,幹嗎非要拉別人一起下湯鍋?我還有事,不奉陪了。”

白子瑜只得告辭,出得門來禁不住滿心悲涼,原來世間表裡不一的人多了去了。可他轉念又想:人家不肯開倉放糧是人家的事。都是本錢來的,誰家不是要養活一大家子呢?放糧是情分,不放糧是本分,以道德之劍要挾他人,同樣不道德。

既然你們不幹,我一個人幹好了。

主意拿定,白子瑜立即開設粥棚,賬房、工人起初聽到這個訊息簡直不敢相信自個兒的耳朵,這不是往外撒米,這是在撒白花花的銀子啊!白子瑜正色說道:“財因百姓聚,還應為百姓散,眼睜睜看著父老鄉親餓死是糧商之恥,天理難容,我做不到!”

工人們不由得熱淚盈眶,紛紛說:“聽老爺的!我們支援老爺,從今日起我們薪俸減半。”

白子瑜當即親持勺子為災民施粥。聽到這大好訊息,災民成群結隊而來,一時間粥棚前排成長龍。可是,十幾天一過,白子瑜最擔心的一幕發生了:災民有增無減,朝廷救濟糧依舊不見影子,而自家的糧倉已經空了。

在白子瑜開設粥棚時,眾多糧商個個抄著袖子在一旁看熱鬧,還不忘冷嘲熱諷。現在見白子瑜拿不出米了,於是說起了風涼話“:我說,你不是挺能耐的嗎?倒是繼續熬粥啊,怎麼不熬了?我們是心狠,就你急功好義,把我們全比下去了,那就繼續啊,怎麼停了?”

長長的饑民隊伍中有奄奄一息的白髮老者,有嗷嗷待哺的懷中嬰兒,如果坐視不理,倒斃街頭者將不在少數。看著眼前慘景,白子瑜來回踱步,臉上陰晴不定,終於停下腳,仰天嘆道:“罷了、罷了,見死不救,我真的不能!”

說罷,他轉臉對管家說:“取銀子,到別的糧商那裡購米。”

此時節買米,價格可想而知,加之一眾糧商存心要拆白子瑜的臺,價格更是扶搖直上。白子瑜咬緊牙關,一個字:買!

又在苦苦煎熬中度過了十幾天,滿城人望眼欲穿中,朝廷的救濟糧終於到了,災荒就此渡過,淮湖城竟創造一個前所未有的奇蹟:特大災荒面前,無一人餓死。

補充糾錯
上一篇: 兩隻雞
下一篇: 特別刑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