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門閂

[ 民間故事 ]

朝廷撥放的賑災、修河銀子終於到了,平棘縣的方知縣卻無半分歡喜,因為,撥放的銀兩比他預想的少了一半,修河與賑災不能兼顧。

正一籌莫展時,城南丁村的丁秀才求見。方知縣大喜,急忙起身相迎。丁家家境殷實,富甲一方,如果他肯捐獻銀兩,平棘一定會渡過難關。

於是,方知縣把賑災、修河難兩全的問題和盤托出,未了,懇求丁秀才慷慨解囊。

“不當緊,不當緊。”丁秀才笑著說,“知縣大人只管悉數下發賑災銀,修河只要請來一物,我保證讓平棘沙河銅幫鐵底,洪水不再氾濫。那就是臨縣高邑趙南星老家的門閂。”

趙南星是當朝大名鼎鼎的清官,現任吏部考功郎中,總管百官功過的評定,為官員的升遷貶謫提供依據。趙家的門閂是趙南星在吏部任職之初特意做的,上面有他親手題寫的一句話——攔住魑魅魍魎,掃盡貪官汙吏。用以警示家人不能受賄,激勵自己秉公執法。

不過,趙家的門閂又不是大禹的定海神針,怎能治得了沙河水患?方知縣百思不得其解。

丁秀才繼續說,沙河決口,原因是沙土河堤禁不住大水沖泡,若要根治沙河水患,須用木石砌堤。平棘西行八十里便是恆山縣,恆山縣地處太行山,山上木石取之不盡用之不竭,只要恆山知縣肯出手相助,萬千木石不在話下。假如請了趙家門閂去找他,他定會欣然答應。

聽了這些話,方知縣一會兒點頭,一會兒又搖頭。沙河的河床、河灘、河堤中黃沙比土還多,用木石固河的確是良策:可是,區區一個門閂真的能讓恆山知縣出手相助?

“知縣大人可能不信,恆山知縣被趙家的門閂打過屁股,趙家門閂是他最怕的東西。”丁秀才哂笑一聲,講了這樣一段趣事;恆山知縣高中當官,一心想平步青雲,可調來調去十多年仍是七品知縣。那年,他調任恆山知縣,得知恆山與吏部趙南星老家相距不遠,就在趙南星迴鄉祭祖的時候,備了厚禮去高邑趙家,以求升遷。結果,沒套上近乎,反被趙南星揮著門閂轟出門外……

“前番恆山知縣去巴結趙南星無果,心裡萬分失落,如今我們假借趙南星的名號借木石,他定會賣個大人情!”

“不妥!”方知縣皺著眉頭說,“趙大人清正廉潔,本縣不能盜用他的名號,置他於不仁不義之地!”

“這也不行,那也不行!好心幫你,你卻講起了仁義。什麼是‘仁義救百姓於水火,才是至仁至義!反正賑災修河是你方知縣的事,實話說吧,讓我捐銀絕不可能,修河的辦法只有這一個,愛做不做!”見方知縣猶豫不決,丁秀才扔下這句話,拂袖出了縣衙。

是啊!眼下當務之急是趁著雨停,築堤修河。事不宜遲,方知縣把賑災銀兩的發放全權委託給縣丞以及六房管事,而後,他快馬加鞭趕往高邑。

當然,趙家的門閂並不容易到手,趙家上下時刻守著趙南星的訓誡,聽說他是知縣身份,門都不讓進。請不了門閂,修河的事必然落空,為了全縣百姓,方知縣豁出去了,趙家大門緊閉,他便一晚上坐等在門口。三伏天蚊子猖狂,一夜下來,方知縣被蚊子叮了一臉包。第二天清早,趙家管家一開門就看到了滿臉包的方知縣,只好向趙南星的老母親趙老夫人稟報。趙老夫人是個通情達理的人,她不忍方知縣受罪,也不忍平棘百姓受苦,因而,自作主張把門閂借給了方知縣。

請了門閂,方知縣叩謝了趙老夫人,當即調轉馬頭,往太行山而去。

到了恆山縣衙,寒暄一二,方知縣請出門閂,說:“吏部趙南星趙大人心繫八方百姓,對沙河發水一事很是掛念,特從京城傳話與我,說恆山知縣是個深明大義的好官,便差我拿此信物來恆山借木石修河築堤,一來解救平棘困厄,二來防範水患危及高邑老家……”

說完,方知縣心跳頓如打鼓,這些話是他現編的,萬一被恆山知縣識破,或者遭到拒絕,豈不壞事?

其實,方知縣想多了。恆山知縣畢恭畢敬地把門閂捧到手中,眼裡都放了光,一邊看一邊自言自語:“刻字講究,沉渾鴻博,不愧為趙大人信物。”

驗明瞭門閂是真,恆山知縣將門閂放到桌上,低頭便拜:“難得趙大人賞識,下官一定盡心竭力!”拜完,笑嘻嘻地對方知縣說,修河的木石他立即著手準備,儘快派人送到平棘。

方知縣怕露了馬腳,不敢多敘閒話,拱手作別,到高邑還了門閂,返身回了平棘。

幾天後,恆山縣果真派了大隊車馬送來木石等修河之物,方知縣火速安排三班六房修河築堤,為了確保速度和質量,方知縣自領了監工一職。

補充糾錯
上一篇: 搶親
下一篇: 渡劫化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