肖家旺自幼喪父,與多病的母親相依為命,苦度光陰。道光十八年,湖廣地區遭遇大旱,莊稼絕收,百姓衣食無著,哀鴻遍野。母親無奈之下,拖著病體領著十歲的肖家旺外出逃荒,來到了仙女峰下。
仙女峰地處湘中腹地,山勢不高,卻懸崖峭壁,奇險無比。山上有一塊高五丈有餘、長二丈左右、寬差不多一丈五的方形石柱,形狀恍如官府大印,被人們稱為“官印石”。
因勞累飢餓過度,肖母帶著兒子從官印石下的小道經過時,病情陡然加重,再也無力行走一步。肖家旺哭著喊著,眼睜睜看著母親撒手西歸。他跌跌撞撞下了山,見人就哭,求爺爺告奶奶,向當地一戶人家借了把鋤頭,回到山上。可他身小體弱,沒法搬運遺體,只能忍著飢餓的肚子,就近一鋤一鋤挖了好幾個時辰,才挖出一個勉強可供遺體存身的淺淺墳坑。
下葬的時候,他想想母親短暫一生的痛苦磨難,看看她那身連遺體也無法完全遮蓋的襤褸衣裳,越發悲從中來,忍不住號啕大哭。
哭聲驚動了一位在附近山坡上放牛的老大爺,老人聞聲趕來後,十分同情這個落難的孩子。他將身上披著的防雨蓑衣解下來,裹在肖家旺母親的遺體上,又動手幫忙,將遺體抬入墳坑,草草掩埋。
肖家旺安葬母親後,那位好心的放牛老人把他介紹給當地一位姓李的富裕人家。李家夫婦年過四旬,性格耿直,心腸也好,卻無兒無女,見肖家旺長得眉清目秀、口齒伶俐,能平白撿到這麼一個現成兒子,無疑是件天大的好事,當即收養了他,並將他送到村上人合夥請來的私塾先生那兒讀書所逼,才靜下心來,當了一名教書先生,日常教著十幾個孩童度日。
先生這些年遇到的學生大多頑劣愚鈍,沒一個出色的,他對肖家旺也沒抱什麼指望,無非是每年可以多收幾鬥米的學費。可是,幾天下來,先生驚喜地發現,這孩子儘管毫無基礎,卻過目成誦,理解能力也非同一般。他前一天教過的課文,全班學生就只有肖家旺一個人能夠在第二天晨考時全文背誦,還能聲情並茂地分析講解,令所有人驚訝不已。
先生愛才惜才,認定這孩子是塊不可多得的好材料,將來前途不可限量,於是盡其所能傾心傳授,肖家旺的學業突飛猛進,十六歲就考上了秀才。以後逐年參加科考,連戰連捷,二十二歲即高中探花郎,很快就授了實職。為官以後,他憑著紮實的才能學問、靈活的變通技巧、高超的鑽營手段,在官場上如魚得水,左右逢源,一路升遷,三十八歲成為朝中二品大員。
官做到這個分兒,肖家旺終於鬆了口氣,想到了放牛的老人、先生和撫養他成人成才的養父母,自己這些年宦海遨遊,還沒有好好報答他們呢。當然,他最掛念的還是早喪的母親—母親為他付出了太多,可他如今唯一能做的,只能是為母親重新裝殮遷墳,風風光光補辦一場葬禮。
肖家旺把想回家為母遷墳的事稟告了皇上,皇上很讚賞他的孝心,封他為欽差大臣,赴湖廣巡視,順便辦自己的私事。
接了皇差,肖家旺率領隨行的大隊人馬,浩浩蕩蕩,向老家行來。一路上,沿途各地方官得到訊息後,都隆重地迎出幾十裡,山珍海味,美女嬌娃,黃金珠寶,應有盡有,一處比一處更讓他爽心愜意。因接受的禮品太多,每過一處,他都不得不僱用當地的車馬裝載。這樣,等他行到仙女峰附近,輜重已經相當驚人。
仙女峰一帶屬湘鄉縣管轄,縣令得知欽差大臣前來為母遷墳,迅速動用大量庫銀,徵調大批民夫,開山鑿石,硬是在仙女峰陡峭的山間闢出一條道路來。肖家旺到達之後,因離事先看好的遷墳吉日還差兩天,就準備了幾份豐厚的禮物,先去拜訪當年的恩人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