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虧的計算

[ 哲理故事 ]
  哲理小品:“不虧”的計算
  
  有沒有發現在雨天,計程車總是不太好打?但是在沒有下雨的平日,卻偏偏到處都有車?火上澆油的是,計程車司機在下雨天,收工也特別早。
  
  再看另一個試驗,兩個冰激凌放在你的面前,一個是半滿的大杯,一個是堆到溢位來的小杯,你的理智告訴你,兩份數量幾乎一樣。你會選擇哪份?
  
  再比如,如果工作內容一樣,你是願意進入一個大家都拿2800元、你拿2400元的公司,還是願意進入一個大家都拿1800元、你拿2200元的公司?
  
  相信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小而滿的那份冰激凌,而不是大而缺的一份;既是2400元比2200元多賺了200元,有相當比例的人仍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。
  
  有學者研究過雨天不好坐計程車這個現象,並發現,司機傾向於透過每天“要賺多少才能夠不虧”的方式來計算自己的工作時間,一旦到了臨界點,他們就會停止工作。雨天打車人多,所以收工早,而平時活不多,他們的工作時間則加長。
  
  但真正聰明的做法是:在雨天(單位時間收入高)的時候多幹,在晴天(沒活的時候)早點回家休息。
  
  經濟學中的“前景理論”對此的解釋是,我們對於“多賺”與“少得”的敏感程度不一樣——我們對於讓自己“不虧”的心理動力,遠遠高於讓自己“多賺”的心理動力。
  
  為了不虧,我們彌補弱勢的時間遠遠勝於發揮強勢的時間,我們查缺補漏的熱情遠遠高於我們關注優點的熱情;為了不虧,我們在自己的“晴天”領域——那些乏善可陳的領域要了親命地幹,在我們本可以收穫更多的“雨天”領域,則隨便劃拉幾下對付。
  
  哲思啟示:顯然,這種寧願不賺也別虧的想法已經讓我們放棄成為強者的機會,大部分人已經變成了庸人。 
補充糾錯
上一篇: 種福莫求福
下一篇: 心有陽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