獨賞

[ 哲理故事 ]
  有一個小沙彌非常愛炫耀,有一天,法師送了一盆夜來香給他。
  
  第二天一早,小沙彌高興地對法師說:“夜來香真是太奇妙了,它晚上開放,清香四溢……”
  
  法師就問小沙彌:“它晚上開花的時候,吵你了嗎?”
  
  “沒有,”小沙彌高興地說,“它的開放和閉合都是靜悄悄的,哪能吵我呢?”
  
  “哦,原來是這樣啊!”法師說,“老衲還以為花開的時候得吵鬧著炫耀一番呢!”
  
  小沙彌的臉刷地一下就紅了。
  
  我想,觸動小沙彌的除了法師話中的“點睛之語”,定還有夜來香的特質:靜而不喧,香而不炫。這是一種自在的內斂之美,這是一種清幽的獨賞的境界。
  
  獨賞是一種“人譽之一笑,人毀之一笑”的超然與自信。記者問劉震雲:“你的《一句頂一萬句》獲得了茅盾文學獎,你有什麼感受?”劉震雲說:“得知這一訊息時,我正在菜市場買菜。沒有特別的感受。我喜歡我這部小說,它獲獎了,我喜歡,它沒獲獎,在我心中它的價值不減。”
  
  懂得獨賞的人像暗放的花兒,像春夜的雨,像流動的雲,是自然,是天成,是本色,是無畏,不需偽裝,無需矯飾。
  
  獨賞是一種穩坐幕後的寧靜與淡泊。喜歡錢鍾書婉拒記者的幽默:“假如你吃一個雞蛋覺得不錯,何必要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?”或許,讓我們難以企及的不僅是大師的天賦和成就,還有那源自內心深處的泠泠作響的寧靜之泉。
  
  孔子說:“芝蘭生於深林,不以無人知曉而不芳。”有些寧靜之音是與生俱來的,在鬧市不變其色,在僻壤不易其香,這樣一種人,即使在深山,亦能千嬌百媚地綻放;即使在幽谷,亦能如醉如痴地芬芳。
補充糾錯
上一篇: 境界與底線
下一篇: 常爭你就難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