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有云,無親不分等輩,也就是說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之間解決稱呼問題以年齡為準,這也就成為人們互相交往的一項準則。
有時候,社會生活比較複雜,並不完全按照這一個不成文的準則來行事。我的左邊鄰居老李,年近八十,比我大十幾歲,因為兩個孩子都不太爭氣,前一些年減員增效時協議解除了勞動合同,然後外出打工,家道就不怎麼殷實,他總是讓他的孫子稱呼我“爺爺”,我雖然覺得我這個“爺爺”當得不太名正言順,姑且應承之。
我的右邊鄰居老蔡也比我大近十歲,因為家道殷實,兩個孩子都混得人模狗樣,兒子在一家公司當總經理,收入頗豐,從老蔡抽的香菸檔次就可以看得很清楚,他時常抽大中華牌香菸,而我總是抽紅金龍牌香菸,隔著好幾十元的檔次;女婿又是一家大型企業的副總工程師,時常拿些名煙名酒來孝敬老丈人,老蔡於是就有些飄飄然,他對他的孫子說:“叫陳伯伯!”我的兒子結婚時,家兄曾來參加犬子婚禮,家兄比他還要年長好幾歲,我在我們家排行老四,而老蔡在他們家排行老大,我老婆就顯得極不高興說:“這不是擺明在我們面前充大嗎?”
我笑著說:“不必跟鄰居計較,無親不分等輩,隨便他喜歡叫什麼,答應就是了。”
老李過八十歲生日那天沒有請客,只有他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孫子一個孫女給他慶賀了一番,燃放了一掛鞭炮。
老蔡過七十歲生日時大操大辦了一番,請了十幾桌客人,把我也請去了,顯得十分風光。事後他以極為不屑口氣對我說:“我最瞧不起就是老李這種人,人生七十古來稀,何況過八十歲,竟然偷偷摸摸地過生日。”我笑了笑,不便說什麼,心想,老李要是有錢,他難道不會大操大辦嗎?這不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嗎?
快過春節時,我們家的老家人老陳突然來了,說“老家人”這稱呼似乎有些過時了,因為是舊社會時使用的,解放以後,政府就把勞苦大眾都解放了,老陳雖然還按照舊社會時我們家給他賜姓陳,但是他與陳家一點關係都沒有了,他已經完全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了,也有自己家庭和子孫後代。老陳這人念舊,總是隔幾年就帶些鄉下的農產品來看望我,我曾經對他說:“解放幾十年了,我們已經不再是主人與僕人的關係,況且,我出生在新社會,從來就沒有當過你的主人,不必客套了。”老陳仍然堅持來看我。那天一來就要給我跪下磕頭說:“四少爺,我給您老人家磕頭!”我連忙把他攙扶住了說:“老陳,萬萬使不得,你都快八十歲了,這一跪下去可就折殺我了!”老蔡突然路過問:“你們家以前是資本家呀?”我說:“那都是過去的事了,不提也罷。”老蔡臉上紅紅的走了。
春節期間,老蔡帶著他的孫子又見到我,就不知道該讓他的孫子怎麼稱呼我了,想了半天才對他的孫子說:“叫陳校長!”,我誇獎他的孫子乖巧,然後就互道祝福。
前幾天,老蔡的兒子犯事了,據說是貪汙受賄,已經被隔離孫查了,老蔡也不再抽高檔香菸,一臉的晦氣,走路低著頭,一下子就顯得蒼老了許多。見我抱著孫子站在門口,強打起精神對我的孫子說:“叫爺爺!”老婆等他走過去以後問我:“他怎麼突然把自己的輩分降下來了?”
我說:“他不是把自己的輩分降下來了,而是真正找到了自我。”
補充糾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