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藥品名稱】: 棕櫚氯黴素(B型)片 |
【商品名稱】: 棕櫚氯黴素(B型)片 |
【藥品規格】: 50mg(按C11H12Cl2N2O5計) |
【藥品成分】: 主要成份: 棕櫚氯黴素(B型)。 |
【適應症狀】: 本品用於:1. 傷寒和其他沙門菌屬感染:為敏感菌株所致傷寒?副傷寒的選用藥物,由沙門菌屬感染的胃腸炎一般不宜應用本品,如病情嚴重,有合併敗血症可能時仍可選用。2. 輕中度厭氧菌感染,如脆弱擬桿菌所致感染,尤其適用於病變累及中樞神經系統者,可與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聯合應用治療腹腔感染和盆腔感染,以控制同時存在的需氧和厭氧菌感染。3. 立克次體感染,可用於Q熱?落磯山斑點熱?地方性斑疹傷寒等的治療。 |
【用法用量】: 口服。 1.成人一日1.5~3g,分3~4次服用。 2.小兒按體重一日25~50mg/kg,分3~4次服用。 3.新生兒一日不超過25mg/kg,分4次服用。 |
【不良反應】: 1. 對造血系統的毒性反應是氯黴素最嚴重的不良反應。有兩種不同表現形式:(1) 與劑量有關的可逆性骨髓抑制,常見於血藥濃度超過25mg/L的患者,臨床表現為貧血,並可伴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。(2) 與劑量無關的骨髓毒性反應,常表現為嚴重的、不可逆性再生障礙性貧血,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者可有數週至數月的潛伏期,不易早期發現,其臨床表現有血小板減少引起的出血傾向,如瘀點、瘀斑和鼻衄等,以及由粒細胞減少所致感染徵象,如高熱、咽痛、黃疸、蒼白等。絕大多數再生障礙性貧血於口服氯黴素後發生。2. 溶血性貧血,可發生在某些先天性葡萄糖-6-磷酸脫氫酶不足的患者。3. 灰嬰綜合徵,典型的病例發生在出生後48小時內即投予高劑量的氯黴素,治療持續3~4日後可發生灰嬰綜合徵,血藥濃度可高達40~200mg/L。臨床表現為腹脹、嘔吐、進行性蒼白、紫紺、微迴圈障礙,體溫不升、呼吸不規則。常發生在早產兒或新生兒應用大劑量氯黴素(按體重一日超過2.mg/kg)時,類似表現亦可發生在成人或較大兒童應用更大劑量(按體重一日約100mg/kg)時。及早停藥,尚可完全恢復。4. 用本品長程治療可誘發出血傾向,可能與骨髓抑制、腸道菌群減少致維生素K合成受阻、凝血酶原時間延長等均有關。5. 周圍神經炎和視神經炎,常在長程治療時發生,及早停藥,常屬可逆,也有發生視神經萎縮而致盲者。6. 消化道反應,可有腹瀉、噁心、嘔吐等。7. 過敏反應較少見。可致各種皮疹、日光性皮炎、血管神經性水腫。一般較輕,停藥後可迅速好轉。8. 二重感染,可致變形桿菌、銅綠假單胞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、真菌等的肺、胃腸道及尿路感染。 |
【藥品禁忌】: 對本品過敏者禁用。 |
【注意事項】: 1. 由於可能發生不可逆性骨髓抑制,本品應避免重複療程使用。2. 肝?腎功能損害患者宜避免使用本品,如必須使用時須減量應用並進行血藥濃度監測,使其峰濃度在25mg/L以下,谷濃度在5mg/L以下。如血藥濃度超過此範圍,可增加引起骨髓抑制的危險。3. 應空腹服用,即於餐前1小時或餐後2小時服用,以期達到有效血藥濃度。4. 在治療過程中應定期檢查周圍血象,長程治療者尚須查網織細胞計數,必要時作骨髓檢查,以便及時發現與劑量有關的可逆性骨髓抑制,但全血象檢查不能預測通常在治療完成後發生的再生障礙性貧血。5. 對診斷的干擾:採用硫酸銅法測定尿糖時,應用氯黴素患者可產生假陽性反應。6. 成人單次劑量不宜超過2g,療程不宜大於2周。 |
【批准文號】: 國藥準字H31020684 |
【生產企業】: 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(國產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