尚比亞共和國,非洲國家
Republic of Zambia (ZAM)
首都:路沙卡 ┆ 語言:英語 ┆ 面積:753,000平方公里
貨幣:尚比亞克瓦查 ┆ 國際電話區號:260
尚比亞面積75萬平方公里,大部分屬於高原地區,位於非洲中南部的內陸國家,東北鄰坦尚尼亞,東面和馬拉維接壤,東南和莫三比克相連,南接辛巴威、波札那和奈米比亞,西面是安哥拉,北靠剛果(金)、坦尚尼亞。境內大部分地區為高原,地勢大致從東北向西南傾斜,東贊比西河流經西部和南部。屬熱帶草原氣候,分涼幹、熱乾和暖溼三季。
尚比亞,全稱為尚比亞共和國,面積75萬平方公里,大部分屬於高原地區。位於非洲中南部的內陸國家。東北鄰坦尚尼亞,東面和馬拉維接壤,東南和莫三比克相連,南接辛巴威、波札那和奈米比亞,西面是安哥拉,北靠剛果(金)、坦尚尼亞。境內大部分地區為海拔1000-1500米高原,地勢大致從東北向西南傾斜。全境按地貌分為五個區:東北部東非大裂谷區,北部加丹加高原區,西南部卡拉哈里盆地區,東南部盧安瓜—馬拉維高原區和中部盧安瓜河盆地區。東北邊境的馬芬加山海拔2164米,為全國最高點。贊比西河流經西部和南部,河上有著名的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(維多利亞大瀑布)。剛果河(扎伊爾河)上游盧阿普拉河發源於境內。熱帶草原氣候,分涼幹(5-8月)、熱幹(9-11月)和暖溼(12-4月)三季。
全國分為9省68縣。各省名稱:盧阿普拉、北部、西北、銅帶、中央、東部、西部、南部、盧薩卡。
16世紀前後,班圖語系一些部族開始在這一地區定居。16世紀到19世紀,境內先後建立過隆達王國、卡洛洛王國和巴羅茲王國。18世紀末,葡萄牙和英國殖民者相繼入侵。1911年,英國殖民者將這一地區命名為“北羅得西亞保護地”,由“英國南非公司”管轄。1924年英國派駐總督進行直接統治。1953年9月3日,英國把南羅得西亞、北羅得西亞和尼亞薩蘭(現名馬拉維),強行合併為“中非聯邦”。由於3國人民的反對,1963年12月“中非聯邦”解體。1964年1月北羅得西亞實行內部自治,由聯合民族獨立黨組成“內部自治政府”,同年10月24日正式宣佈獨立,定國名為尚比亞共和國,但仍留在英聯邦內,卡翁達任總統。1973年8月透過新憲法,宣佈贊進入第二共和國。
國旗:呈長方形,長與寬之比為3∶2。旗面為綠色,右下方的豎長方形由紅、黑、橙三個平行相等的豎長條相連而成,其上方為一隻展翅的雄鷹。綠色象徵國家的自然資源,紅色象徵為自由而鬥爭,黑色代表尚比亞人,橙色象徵國家的礦藏。飛翔的雄鷹象徵尚比亞的獨立、自由。
尚比亞人口1055萬(2005年)。大多屬班圖語系黑人。有73個民族。官方語言為英語,另有31種民族語言。其中30%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,農村居民大多信奉原始宗教。
尚比亞自然資源豐富,以銅為主,銅蘊藏量達9億多噸,是世界第四大產銅國,被譽為“銅礦之國”。除銅外,還有鈷、鉛、鎘、鎳、鐵、金、銀、鋅、錫、鈾、綠寶石、水晶、釩、石墨、雲母等礦物。其中,鈷作為銅的伴生礦物,儲量約35萬噸,居世界第二。尚比亞境內河流眾多,水力資源豐富,水力發電佔全國發電總量的99%。全國森林覆蓋率為45%。
採礦業、農業和旅遊業是尚比亞經濟的三大支柱。採礦業主體是銅礦和鈷礦的開採以及銅、鈷的冶煉。銅在尚比亞經濟中佔重要地位,國家外匯收入的80%都來自銅出口。農業產值約佔尚比亞國內生產總值的15.3%,農業人口約佔總人口的一半。
尚比亞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。非洲第四大河贊比西河流經尚比亞四分之三的國土,它在尚比亞與辛巴威交界處,形成世界著名的維多利亞瀑布,每年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旅遊者前來觀光。尚比亞還有19個國家級野生動物園,並闢有32個狩獵管理區。